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编程网 > 正文

通过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学习多线程(生产者消费者进程)

yuyutoo 2025-04-07 20:59 10 浏览 0 评论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也称有限缓冲问题,是多线程同步问题的经典案例。该问题描述了两个共享固定大小缓冲区的线程——即所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实际运行时会发生的问题。生产者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一定量的数据放到缓冲区中,然后重复此过程。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缓冲区消耗这些数据。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保证生产者不会在缓冲区满时加入数据,消费者也不会在缓冲区中空时消耗数据。



要理解生产消费者问题,首先应弄清PV操作与信号量。信号量的值与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关。当它的值大于0时,表示当前可用资源的数量;当它的值小于0时,其绝对值表示等待使用该资源的线程个数,信号量的值仅能由PV操作来改变。一般来说,信号量S >= 0时,S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请求分配一个单位资源,因此S的值减1;当S < 0时,表示已经没有可用资源,请求者必须等待别的进程释放该类资源,它才能运行下去。而执行一个V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因此S的值加1;若S < 0,表示有某些进程正在等待该资源,因此要唤醒一个等待状态的进程,使之运行下去。

正确的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一般需要三个信号量:

  • empty,表示缓冲区中的空闲空间,即还可以容纳多少元素,初始值为缓冲区大小。
  • full,表示缓冲区中已经有多少元素,初始值为0。
  • mutex,互斥信号量,初始值为1。对缓冲区的访问是排它的,即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生产者向缓冲区里放元素,或一个消费者从中取元素。

生产者

消费者

P(empty)
P(mutex)
向缓冲区增加元素
V(mutex)
V(full)

P(empty)
P(mutex)
向缓冲区增加元素
V(mutex)
V(full)

使用内置锁

生产者、消费者的问题,其实就是线程间同步的问题,在java中,是通过synchronizedwaitnotifyAll来实现的。

public class Buffer {
    private 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Buffer(int size) {
        this.size = size;
    }

    public void add(V v)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this) {
            while (list.size() == size) {
                this.wait();
            }


            list.add(v);
            this.notifyAll();
        }
    }

    public V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this) {
            while (list.size() == 0) {
                this.wait();
            }

            V v = list.get(0);
            list.remove(v);
            this.notifyAll();

            return v;
        }
    }
}

add方法中对list.size() == size的判断相当于P(empty)操作,当缓冲区中没有空闲位置的时候通过调用wait方法强制阻塞当前线程同时释放this对象的锁,使得别的线程(消费者)有机会获得锁去取走元素。

list.size() == size的判断放进while中判断而不是if来判断是因为可能有多个生产者,当它们被唤醒后只有其中一个能真正向缓冲区增加元素,其它生产者会因为竞争失败再次处于阻塞状态;如果只有一个生产者线程,是可以使用if替换while的。

当生产者向缓冲区中增加元素后,通过this.notifyAll()方法通知消者费线程到缓冲区中去取元素。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在this对象上等待的线程,即可能是等待从缓冲区取的消费者线程,也可能是等待向缓冲区放的生产者。当调用this.notifyAll方法时,所有这些等待的线程都会被唤醒,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性能的损耗很大,第一:唤醒生产者线程完全没有意义;第二:被唤醒的消费者线程中只有一个能真正得到执行。另外,不难看出如果有多个生产者与消费者线程的情况下,使用notify()方法代替notifyAll()方法有可能发生活锁的情况。

条件通知


调用notifyAll()方法的代价很高,其实我们是可以减少它的调用次数的。想想add方法中的notifyAll()方法的本意是想通知阻塞的消费者线程去缓冲区取元素,如果在生产者向缓冲区里增加元素时,缓冲区并不是空的,意味着此刻并不会有消费者因为缓冲区为空而等待,也就无需进行通知了。

采用条件通知的方式重新实现的add()方法如下。

public void add(V v)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ynchronized(this) {
        int currentSize = list.size();
        while (currentSize == size) {
            this.wait();
        }

        list.add(v);

        if (0 == currentSize) {
            this.notifyAll();
        }
    }
}

使用显示锁

使用内置锁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在像生产者、消费者这类问题上,多个线程可能在同一个条件队列上等待不同的条件谓词,如生产者向缓冲区增加元素后调用notifyAll()方法时,其它的生产者线程也会被唤醒。

另一方面,诸多被唤醒的消费者线程中也只有一个能真正得到执行。使用Lock与Condition可以使得等待特定条件谓词的线程处在同一个条件队列,从根本上解决了内置锁的缺陷。

使用显示锁重新实现的Buffer如下:

public class Buffer {
    private 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Condition full = lock.newCondition();
    private Condition empty= lock.newCondition();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Buffer(int size) {
        this.size = size;
    }

    public void add(V v)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list.size() == size) {
                full.await();
            }

            list.add(v);
            empty.signal();
        } finally {
            lock.unlock();
        }
    }

    public V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lock.lock();
        try {
            while (list.isEmpty()) {
                empty.await();
            }

            V v = list.get(0);
            list.remove(v);
            full.signal();

            return v;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缓冲区是否已满和缓冲区是否为空分别由fullempty两个条件谓词表示,因而在唤醒的时候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而且只需要唤醒其中一个等待的线程(使用signal而不是signalAll),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很多无效的线程上下文切换与加锁操作从而避免性能损耗。

内置锁与显示锁


Lock对象还提供了tryLocklockInterruptibly等方法,支持加锁时设置超时和响应中断等能力,比内置锁灵活很多。在jdk1.5中,显示锁的性能是明显好于内置锁的;在jdk1.6以后的版本使用了改进的算法管理内置锁,两者之间的性能差异几乎可以忽略。

内置锁虽然在灵活性方面差了些,但是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在线程转储中可以看到哪些调用帧中获得了哪些锁,对于分析死锁等问题时带来的便利是显示锁无法比拟的。另外,未来提升内置锁性能的可能性应该会更高,因为它是JVM的内置属性,除非需要处理一些内置锁无法满足的问题,否则还是应该优先使用内置锁。

4. 使用concurrent包中的工具类

Semaphore

jdk1.5引入了Semaphore类,表示信号量,accqure方法相当于P操作,release方法相当于V操作。在掌握了生产者、消费者的解题流程后,使用Semaphore来实现Buffer也是很简单的事,使用信号量实现的Buffer如下:

public class Buffer {
    private volatile 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private Semaphore mutex = new Semaphore(1);
    private Semaphore full;
    private Semaphore empty = new Semaphore(0);

    public Buffer(int size) {
        full  = new Semaphore(size);
    }

    public void add(V v)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ull.acquire();

        try {
            mutex.acquire();
            list.add(v);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full.release();
        } finally {
            mutex.release();
        }

        empty.release();
    }

    public V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empty.acquire();

        try {
            mutex.acquire();
            V v = list.get(0);
            list.remove(v);

            return v;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mpty.release();
            throw e;
        } finally {
            mutex.release();
            full.release();
        }
    }
}

当然了,这种方式实现的Buffer无论是性能,又或者可读性方面都不比前两种方式好,仅当作练习的话那还是很经典的一个例子的。

BlockingQueue

jdk1.5中新引入的BlockingQueue,它是专门为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而生的,它定义了四组方法以及五种不同的实现:

  • ArrayBlockingQueue
  • LinkedBlockingQueue
  • DelayQueue
  • PriorityBlockingQueue
  • SynchronousQueue

使用LockFree算法实现

在竞争的情况下系统的性能会因为加锁产生上下文切换与调度延迟而降低,而非竞争的情况下多余的加锁操作本身也会消耗掉一部分性能。

Compare And Swap

CAS 指的是现代 CPU 广泛支持的一种对内存中的共享数据进行操作的一种特殊指令。这个指令会对内存中的共享数据做原子的读写操作。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指令的操作过程:首先,CPU 会将内存中将要被更改的数据与期望的值做比较。然后,当这两个值相等时,CPU 才会将内存中的数值替换为新的值。否则便不做操作。最后,CPU 会将旧的数值返回。这一系列的操作是原子的。它们虽然看似复杂,但却是 Java 5 并发机制优于原有锁机制的根本。简单来说,CAS 的含义是“我认为原有的值应该是什么,如果是,则将原有的值更新为新值,否则不做修改,并告诉我原来的值是多少”。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提供了大部分数据类型的原子封装,在原有数据类型的基础上,提供了原子性的操作方法,保证了线程安全。下面是采用CAS方式实现的Buffer:

public class Buffer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 {
        E item;
        AtomicReference<Node> next;

        Node(E item, Node next) {
            this.item = item;
            this.next = new AtomicReference<Node>(next);
        }
    }

    private final Node dummy = new Node(null, null);
    private final AtomicReference<Node> head = new AtomicReference<Node>(dummy);
    private final AtomicReference<Node> tail = new AtomicReference<Node>(dummy);

    public boolean add(E e) {
        Node newNode = new Node(e, null);
        while (true) {
            Node t = tail.get();
            Node residue = t.next.get();

            if (t == tail.get()) {
                if (residue == null) {
                    if (t.next.compareAndSet(null, newNode)) {
                        tail.compareAndSet(t, newNode);
                        return true;
                    }
                } else {
                    tail.compareAndSet(t, residue);
                }
            }
        }
    }

    public E take() {
        while (true) {
            Node h = head.get();
            Node t = tail.get();
            Node first = h.next.get();

            if (h == head.get()) {
                if (h == t) {
                    if (first == null) {
                        return null;
                    } else {
                        tail.compareAndSet(t, first);
                    }
                } else if (head.compareAndSet(h, first)) {
                    E e = first.item;
                    if (e != null) {
                        first.item = null;
                        return e;
                    }
                }
            }
        }
    }
}

当竞争程度不高时,基于CAS的实现在性能上远远超过基于锁的实现,但是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CAS的性能会比锁定的方式差很多,因为CAS是通过不断地重试、回退的方式处理竞争的,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消耗很多的CPU资源;CAS的另一个缺点是会引发ABA问题。理解CAS方式实现的Buffer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您对非阻塞算法感兴趣,请关注笔者后续的文章。

相关推荐

深度解读Spring框架的核心原理

深度解读Spring框架的核心原理在Java开发的世界里,提到Spring框架,就像提起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它几乎成了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代名词。那么,这个被无数开发者膜拜的框架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今天,我...

「Spring认证」Spring 框架概述

Spring是最流行的企业Java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开发人员使用SpringFramework来创建高性能、易于测试和可重用的代码。Spring框架是一个开源的Java...

学习Spring框架 这一篇就够了

1.spring概述1.1Spring是什么(理解)...

Spring框架双核解析:IOC与AOP的本质与实战

#Spring核心#IOC容器#AOP编程#Java框架设计...

Spring Boot与传统Spring框架的对比:探索Java开发的新境界

SpringBoot与传统Spring框架的对比:探索Java开发的新境界在Java生态系统中,Spring框架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从最初的简单依赖注入容器,到如今覆盖企业级开发方方面面的庞大...

Spring MVC框架源码深度剖析:从入门到精通

SpringMVC框架源码深度剖析:从入门到精通SpringMVC框架简介SpringMVC作为Spring框架的一部分,为构建Web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且灵活的支持。它遵循MVC(Model-V...

Spring框架入门

一.spring是什么?Spring是分层...

程序员必知必会技能之Spring框架基础——面向切面编程!

面向切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与OOP(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相辅相成。AOP提供了与OOP不同的抽象软件结...

Spring Security安全框架深度解读:为你的应用穿上“钢铁铠甲”

SpringSecurity安全框架深度解读:为你的应用穿上“钢铁铠甲”在现代网络世界里,保护我们的应用程序免受各种威胁攻击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SpringSecurity框架无疑是我们最可...

Spring框架的设计哲学与实现:打造轻量级的企业级Java应用

Spring框架的设计哲学与实现:打造轻量级的企业级Java应用Spring框架自2003年诞生以来,已成为企业级Java应用开发的代名词。它不仅仅是一个框架,更是一种设计理念和哲学的体现。本文将带你...

Spring框架深度解析:从核心原理到底层实现的全方位避坑指南

一、Spring框架核心概念解析1.控制反转(IoC)与依赖注入(DI)Spring的核心思想是通过IoC容器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和依赖关系。传统开发中,对象通过new主动创建依赖对象,导致高耦合;而S...

Java框架 —— Spring简介

简介一般来说,Spring指的是SpringFramework,它提供了很多功能,例如:控制反转(IOC)、依赖注入...

Spring 框架概述,模块划分

Spring框架以控制反转(InversionofControl,IoC)和面向切面编程(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AOP)为核心,旨在简化企业级应用开发,使开发者...

spring框架怎么实现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的作用就是在使用Spring框架创建对象时,动态的将其所依赖的对象注入到Bean组件中,其实现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属性setter方法注入,另一种是构造方法注入。具体介绍如下:●属性set...

Spring框架详解

  Spring是一种开放源码框架,旨在解决企业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它的分层体系结构,层次结构让你可以选择要用的组件,同时也为J2EE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集成框架。  Spring特征...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